常言道:學無止境。每門學科都有眾多知識點值得我們去獲知和識記,對于環境人而言,除了基礎性知識要牢記于心之外,相關理論、原理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對此,在早前曾有一帖就那些水處理中知道與不知道的知識點與眾污師一同探討,下面選取一隅與大家分享。
知識點1:
濁度與TSS往往總要相關 一般情況下:TSS=f*T(NTU)。f:二級出水,2.3左右 ;f:濾池出水,1.3-1.6左右。
知識點2:
關于硝化:1g氨氮,4.25g氧氣,產生0.16g新細胞,消耗7.07g堿度,需要0.08g無機碳 不考慮同化 1g氨氮,4.57g氧氣,消耗7.14g堿度。
知識點3:
關于生物除磷
1、1gbsCOD對應1.06g醋酸鹽,
2、1g醋酸鹽產生0.3g細胞物質,
3、細胞中磷含量為0.3g/VSS,
4、1g磷需要大約10gbsCOD。
知識點4:
活性污泥顆粒內部結構:對于污泥來說,好氧區的體積一定,如果水相中含有大量BOD,硝化速率會降低,說明好氧區體積相對減小了,BOD的降解速率要遠大于硝化速率。
知識點5:
內源呼吸代謝系數~~
1、細胞自身消耗供自己生存
2、細胞意外死亡
3、被原后生動物等吃掉 Kd=0.06-0.15,一般取0.10 目前AAO規范中為0.04-0.075 SRT高,kd值對應也高。
知識點6:
關于內源呼吸,我一直認為是控制污泥增長量,或者說變相排泥減少污泥量的一個很好的階段。我一般理解的內源呼吸階段,就是污水中的有機物,或者說微生物能夠吃的東西已經消耗完全 微生物餓得不行了,就在氧氣的作用下消耗自身存儲的能量。這時候反應在系統的表象就是 曝氣池和沉淀池面均飄顏色偏淺的細碎污泥,連成片,也算一種變相的排泥。
知識點7:
對于完全混合污泥工藝來講: 出水可溶性COD濃度只與SRT、生長與內源代謝動力系數有關 即出水濃度與進水濃度無關 進水COD濃度影響到的是生物體濃度MLVSS。
知識點8:
關于產泥:
1、異養生物體,
2、細胞殘體,
3、硝化菌生物體,
4、進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的VSS,
5、進水中惰性TSS。
知識點9:
由于污泥的胞外聚合物(俗稱EPS)含有較多的硫酸根、磷酸根和羥基等帶有負電的官能團,所以幾乎所有的污泥表面電荷均為負值。所以污水廠脫泥一般采用陽離子PAM。
知識點10:
氣動閥控制時,空壓機后面必須要有干燥器,否則冬季由于水汽的影響容易導致閥門關不嚴。
在水處理工程中設計和實際運行中,常常會受到一些問題的困擾,且百思不得其解,下面有關討論,也許能讓你豁然開朗。
問題1:
為什么格柵井和調節池建在一起,而且格柵井比如高度1m,調節池4m,這該如何是好?
回答:
一般情況調節池比格柵井低2米左右??茨愕拿枋鰬撌枪I廢水,格柵應該是人工格柵。格柵井可以建在調節池,4m高度包含1m高度;或者建在調節池邊上。
水處理知識點大匯集!你有沒有get到?
問題2:
平流沉砂池設計流速,最大流速應為0.3m/s,最小流速應為0.15m/s。 最小流速為何為0.15m/s?
回答:
也可以0.10m/s,就是流速低了流量就會小,池體構筑物的體積會受到影響。砂子比重大,流速過低會沉積在不該沉積的地方。正如明渠要求流速都要大于0.4一樣。
問題3:
設計時如何確定污泥齡以及每日剩余污泥排放量(針對那些長泥齡的)?
回答:
15-30d,SRT 一般取20天,剩余污泥排放量根據產生量計算。
問題4:
反硝化池池容如何確定,如何確定反硝化池總氮負荷,亦或停留時間、反應速度。書上基本是按照AO整體池容BOD負荷,針針對高氨氮、低COD的工業廢水,此設計規范明顯不合適。
回答:
設計只會參照規范來核。對于常規的污水廠來說,缺氧段的HRT一般都會在3-4小時之間,工業廢水則會按照N消減負荷計算,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考慮碳源的問題。
問題5:
想知道1g污泥液化的需氧量是多少?此數據從何而來?
回答:
1g對應1.42 C5H7NO2。
問題6:
啟動時投加活性污泥的量是如何確定的?有的說是池容10% ,有的是按污泥濃度來算的;這兩個算下來差別還是挺大的。
回答:
一般都是按照體積,按照濃度的話也是體積之間的換算。含水率不同,出來的結果不一樣。當干污泥,一般就是脫水之后的污泥,含水率都是80%左右,投到水里的含水率就是98%左右,曝氣攪拌之后,體積這個時候換算,就是按照SV30來的,10%還可以,多一點啟動的速度就快。
問題7:
活性好的污泥絮體是什么樣的,不好的呢?
回答:
在《污水處理生物相診斷》一書中指出,良好的絮體,有壓密性,呈深褐色。在絮體與絮體之間觀察不到針尖狀小絮體。
良好的絮體
解體后壓密性惡化的絮體,細菌類形狀已破裂。
解體的絮體
問題8:
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剩余污泥,是否需要分開濃縮?分開濃縮按照什么分界,什么時候需要分開,什么時候可以合在一起;合在一起的話,怎么確定濃縮池污泥濃度?
回答:
一般是分別的管道,初沉到重力濃縮池,二沉到氣浮濃縮池。對于除磷系統的,二者一般要分開,一起的測進泥含水率即可。最好是分開,初沉污泥無機物較多,二沉池污泥有機物較多,污泥性質不一樣,沉降速率不一樣。
問題9:
氨氮的去除,對于剩余污泥排放的總量有沒有影響?比如說進水氨氮是30mg/L,出水時30mg/L。進水氨氮降解到5mg/L時,剩余污泥的量會不會產的多呢?
回答:
進水氨氮到5 mg/L,如果不考慮投加氨氮,污泥產量會降低不少,而且污泥性質會惡化。氨氮不足,污泥會出問題的,如果氨氮降解,也會有污泥產生,只是比較少,污泥產量只有0.12左右,而且氨氮往往只有幾十,也就是說氨氮產量會小于異養菌四五十倍。
問題10:
硝化反應所需的無機碳如果用碳酸鈉補充1g氨氮需要多少碳酸鈉?
回答:
嚴格意義上講,不需要刻意補充無機碳源,鼓風曝氣的就OK,當然堿度不足的需要補充堿度 這屬于兩個概念。
問題11:
之前有聽過:取反硝化污泥,加入一定量的未知COD\BOD的污水,同時加入足夠的亞硝酸鈉,混勻后立即測COD,每隔半小時測COD、pH、NO2-,直至COD、pH基本不再變化為止,混勻后的COD與基本不再變化的COD的差就是BOD值。注意要減去亞硝酸鹽對COD的干擾。此法不可能很精確的測出BOD值,但準確率能保證80%。想請問,“反硝化法”測出來的COD差值基本等效于BOD5?還是?
回答:
差值為BOD的量,反硝化利用的基本是可生化性的有機物,因此等同于BOD 大量投加硝酸鈉,反硝化的速率很高,可以排除硝態氮不足造成的誤差。
問題12:
針對生物除磷計算式的其他看法。
回答:
在計算磷的時候,會考慮到剩余污泥排放量,一般是按照0.02△X 設計,這個是按照易降解BOD 1g醋酸產生0.3~0.5gVSS,但是根據好氧吸磷厭氧釋磷;好氧其實會合成多余的ATP 超出細菌本身需磷量,而在厭氧池釋放磷的時候,即使沒有BOD,污泥也會釋放磷 ATP水解為ADP為自身提供能量,但是這樣釋放的磷無法在好氧時吸磷。
問題13:
MLSS與誰相關呢?
回答:
MLSS與SRT、曝氣池HRT、合成產量系數、COD去除總量、內源呼吸系數相關 。
問題14:
剩余污泥量控制:
1)MLSS恒定,確定MLSS,高多排低少排,每天調整 ;
2)SRT恒定,選定SRT=?,根據此計算,每天調整;
3)F/M恒定,選定F/M值,根據此計算,每天調整。 大家推薦哪種?說說利弊。
回答:
1)我推薦第一種,,MLSS恒定,污水水質穩定的時候,大概就是不穩定,變化也會有規律,所以采用恒定的MLSS比較好控制。我都是這樣,找準一個范圍就行。
2)習慣第二種,但不會每天都調整。一般來說,如果進水水質穩定,運營時間長了,基本都很穩定,不怎么需要調整。
3)我們現在都是采用第一種排泥方式;第二種水質變化比較大的話,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第三種受分析數據影響比較大。
問題15:
如何進行排泥控制?
回答:
個人是根據SV30、曝氣池面、沉淀池面、出水情況來排泥 最主要是看出水。
問題16:
下圖中標紅部分應如何理解?
回答:
應該是曝氣末端通過低DO抑制絲狀菌生長而不會導致出水波動。
問題17:
大家都知道污泥濃度越高耗能越大,那么污泥齡越長相對脫泥量就少,同時電耗、藥耗也少,問題是維持高污泥濃度和維持低污泥濃度哪個成本更低呢?有沒有這方面的理論基礎?
回答:
哪個都不低。脫泥省的那點藥費電費幾乎可以忽略。 高濃度和低濃度都屬于運行中出現的特殊情況,一般這種現象不會持續很久。
問題18:
污泥濃縮段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回答:
主要因素是污泥濃縮效果差,含水率高,消耗更多的藥劑形成污泥絮體。
問題19:
如何確定池體之間的間隔,和池體大小有關?
回答:
體間距主要是要給施工留下足夠的作業面,各池基礎不能交叉。
問題20:
如何確定池壁厚度,一般厚度都是在200—400吧,設計用300,按照以往的前輩總結是按照池深的20分之1 ,不知大家是怎么確定的?
回答:
考慮承壓,池子越深,壁厚越厚。例如8500方的氧化溝,池深5米,池壁500。水池側壁的厚度影響因素很多,如側壁長度、高度、水位、材質及配筋、抗震級別、等等,必須正確計算,不可以套用。否則要么造成浪費,要么出現事故。
問題21:
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設計的UBF上升流速通常為2t/h,運行通常保證1.7t/h左右的上升流速,請問當處理效果不好是,是該增加上升流速還是該降低上升流速?
回答:
降低上升流速,增加停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