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池是用以調節進、出水流量的構筑物。在污水處理廠中,為了使管渠和構筑物正常工作,不受廢水高峰流量或濃度變化的影響,一般需在廢水處理設施之前設置調節池。
1.調節池的作用
調節池的作用是均質和均量,一般還可考慮兼有沉淀、混合、加藥、中和和預酸化等功能。因此,對于特征波動比較大的污水,有必要在污水進入處理主體之前,先將污水導入調節池進行均和調節處理,使其水量和水質都比較穩定,這樣就可為后續的水處理系統提供一個穩定和優化的操作條件。
具體說來,調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提高對有機負荷的緩沖能力,防止處理系統負荷的急劇變化;
? 減少進入處理系統污水流量的波動,使處理污水時所用化學品的加料速率穩定,適合加料設備的能力;
? 在控制污水的pH值、穩定水質方面,可利用不同污水自身的中和能力,減少中和作用中化學品的消耗量;
? 防止高濃度的有毒物質直接進入生物化學處理系統;
? 當工廠或其他系統暫時停止排放污水時,仍能對處理系統繼續輸入污水,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2.調節處理的類型
調節處理一般按其主要調節功能分為水量調節和水質調節兩類。
水量調節
水量調節比較簡單,一般只需設置一簡單的水池,保持必要的調節池容積并使出水均勻即可。
污水處理中單純的水量調節有兩種方式:一種為線內調節,進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進水管的設計水位,最低水位為死水位,有效水深一般為2~3m。另一種為線外調節,調節池設在旁路上,當污水流量過高時,多余污水用泵打入調節池,當流量低于設計流量時,再從調節池回流至集水井,并送去后續處理。
線外調節與線內調節相比,其調節池不受進水管高度限制,施工和排泥較方便,但被調節水量需要兩次提升,消耗動力大。一般都設計成線內調節。
水質調節
水質調節的任務是對不同時間或不同來源的污水進行混合,使流出的水質比較均勻,以避免后續處理設施承受過大的沖擊負荷。水質調節的基本方法有兩類。
1.外加動力調節
外加動力就是在調節池內,采用外加葉輪攪拌、鼓風空氣攪拌、水泵循環等設備對水質進行強制調節,它的設備比較簡單,運行效果好,但運行費用高。
2.差流方式調節
采用差流方式進行強制調節,使不同時間和不同濃度的污水進行水質自身水力混合,這種方式基本上沒有運行費用,但設備較復雜。
3.調節容量及停留時間的設計
調節池的設計主要是確定其容積,可根據污水濃度和流量變化的規律,以及要求的調節均和程度來計算。對于水量調節,計算平均流量作為出水流量,再根據流量的波動情況計算出所需調節池的容積。
調節池的容量取決于日排水量及排水量的變化規律,對于不同功能的構筑物,日排水量及其排水規律有很大差異,在設計前已具備準確的污水量和水量變化曲線情況下,可用圖解法求得理論調節容積,國內對各種建筑物的污水處理量及變化規律還沒有準確的實地調查數據,故目前一般按平均小時流量的倍數即調節池停留時間的經濟值只來確定調解池容積。
可按下式計算調節池容積V:
V=(Q/T-K*Q/24)*T
式中:
V:設計污水量(m3/d);
Q:污水進水量(m3/d);
T:排水時間(hr/d);
K:流量調節比(調節池出水流量與日平均流量之比,根據實際情況取值,取值越大越好)